欢迎访问最新星力九代注册送300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 | 历史上的今天:汤山葫芦洞发现猿人头骨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3-03-13 16:0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历史上的今天:汤山葫芦洞发现猿人头骨


【写在前面的话】1993313日,汤山葫芦洞发现猿人头骨,这是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之后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它对深入开展人类起源、演化、迁徙和分布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京史志》1993年第第四期曾转载有关报道,今天我们重新编辑刊发,以飨读者。




江南考古史上的重大收获南京汤山发现猿人头骨


编者按313日,汤山葫芦洞发现猿人头骨的重大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江苏和南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报道。省市领导十分重视,指示有关部门:此乃大事一件,要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把事情办好办妥。中国科学院称,这一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为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现南京市文管会及其下属单位市博物馆正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开展研究和加固、修复。本刊特转载有关报道,以飨读者。



我国古人类研究又获重大发现汤山溶洞发现早期人类头骨化石


新华社南京325日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长江以南、南京东郊汤山的一个石灰岩溶洞里发现一具保存完整的早期人类头骨化石。专家认为这是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之后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它对深入开展人类起源、演化、迁徙和分布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1年,南京市汤山镇居民在汤山东北角山坡上采石时发现一个溶洞。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对溶洞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发现,洞内不仅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沉积了大量洞穴堆积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今年313日,又在洞内发掘出一具头盖骨和一些肢骨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这是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它长约16厘米,宽13厘米,眉脊硕大粗壮,向两侧突出,左眼眶完整清晰。骨壁比现代人厚得多。与著名的北京猿人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初步推测,这具头骨化石的时代为距今10万年的中更新世。在洞内发掘的仅生存于中更新世的肿骨鹿化石,是确定这一时代的有力佐证。

据专家介绍,这次在汤山溶洞采集的动物化石有熊、犀牛、肿骨鹿、葛氏斑鹿等15种。这一动物群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共生的动物群面貌相同,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型动物群。其中肿骨鹿和葛氏斑鹿化石以往尚未在长江以南见到,它们是在比现今寒冷得多的冰期从北方迁徙到南京附近的。这些动物化石的发现,为东亚地区古动物地理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汤山猿人头骨发现记

钱东德


前年,汤山开山采石时在宁杭公路边发现被泥土堵住洞口的葫芦溶洞,打算开发为旅游景点。去年民工清洞,看到洞内表层有很多零碎的动物骨头,便当作垃圾堆在了一边。

这一信息去年7月被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许汉奎得知,他随即和穆西南、钟石兰两位副研究员冒着酷暑来到汤山。当他们在洞里捡起这些数十万年前的动物骨骸化石时,惊喜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沉寂的南京古生物所沸腾了!所里立即拨专款成立课题组,并请来中科院北京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钦琪副研究员,共同研究该项目。

20多天的研究论证,专家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幅清晰的汤山地区中更新世动物群落图。然而,更令专家们惊喜的是,根据化石发现的15种动物与伴生北京猿人的动物群落非常相似,且洞内骨骸零碎又以食草类为主,会不会有猿人留下的痕迹?会不会有猿人遗骸?这个念头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313日,民工们在葫芦洞挖出一个“洞中洞”。洞顶黑乎乎的,很像专家指述的那种烧烤后留下的痕迹。懂得了一点考古知识的民工们也兴奋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终于挖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头骨化石。民工从土中捧出化石,用报纸裹好,送到汤山旅游公司办公室。

319日,穆西南、钟石兰带着相机,将信将疑地第三次来汤山,打开纸包,一个保存极好的头骨化石赫然展现在眼前!23日,课题组的专家确认这是猿人头骨化石,并根据伴生的动物群化石年代,初步认定头骨距今约12.7万年至40万年之间。南京市文管会立即通知停止溶洞清理,并将这个头骨送至有关单位妥善保存。这时,恰逢北京古脊椎所灵长类研究专家、副研究员齐涛来宁出差,他看到照片十分激动,并对头骨保存得如此之好而惊叹不已!

许汉奎说,这缘于大自然的杰作。他认为,数十万年前的一次泥石流,封住了洞口,把这个洞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使洞内的遗骸处于天然保护中。汤山溶洞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在我国是继北京周口店猿人、陕西蓝田猿人、云南元谋猿人、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该头骨长16厘米,宽13厘米,眉骨突起较大,顶盖骨较厚,保存完整性好于北京猿人头盖骨,尤其是左眼圈保存较完整。许汉奎说:“这个头骨,看上去与北京、和县猿人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如经过充分研究,上述看法正确,可以给头盖骨起个名字,比如称‘南京猿人’。”

(摘自《金陵时报》1993年第0084期)



本文选自《南京史志》1993年第四期


编辑:李琳琳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